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眼下正值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寨港自然保护区)里红榄李的花季。绿意葱茏的红树林里,一抹抹红格外显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8日早晨,保护区里的水汽刚刚散去,红榄李枝头上的朵朵花苞,像伸完懒腰后得到疏松的筋骨,绽放得抖擞有神。
资料图: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株野外栽种的红榄李开花。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现在已经有2300多株了!”看着这些讨人喜爱的“小家伙”,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退休职工王式军竖起了大拇指,像是给这些旺盛的生命点赞。而在10年前,王式军还一度担心再也看不到红榄李。
2014年10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发布的《中国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调查报告》显示,红榄李在国内仅剩14株,分布于海南三亚铁炉港和陵水大墩村,且这14株红榄李均处于老化或退化阶段,基本无幼苗。如此种种,也让红榄李有了红树植物中的“大熊猫”之称。
2014年起,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对红榄李展开拯救。当时还没退休的王式军主动请缨踏上繁育红榄李之路。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用于繁育红榄李的种子取自三亚。王式军拿到种子后,小心翼翼地将其种在自家阳台上,日夜呵护。半年后,100粒种子有16粒发芽。可好景不长,长出来的16株幼苗竟相继死掉了15株,这让他非常沮丧。
“为什么细心呵护反而死了?”在妻子的鼓励下,王式军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咬咬牙把这株独苗移植到了保护区的苗圃里,没想到竟然成活了!
繁育红榄李幼苗有多繁琐?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冯尔辉介绍,台风过后,红榄李幼苗叶片上沾满了污泥,容易把幼苗压垮,就要用棉球一片一片擦拭,工作量极大。且红树林里的螃蟹、海蛙、石磺等都是红榄李的天敌,病虫害也常常光顾,需要每天检查照顾。
而王式军也在不断探索更适合红榄李生长的条件。比如繁育红榄李幼苗的土壤,是他混合了土壤、肥料、细沙的特制品,这种“量身定制”的土壤较为疏松,能让幼苗根系畅快“呼吸”,同时为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
经过长期摸索,他还自制了培育箱——用塑料水管搭起半米多高的架子,架子周边围上纱网,再盖上一个盖子,这样可以有效阻隔螃蟹、老鼠等红榄李幼苗的破坏者。
解决了种苗成活问题,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道学站建立起20多亩的红榄李野外种植基地,将培育出来的种苗分批次移植到野外试种。如今,在道学站的红榄李种植基地里,大部分红榄李已经长到2米左右,长势较好的已“窜”到3米多高。
“红榄李野外种植已经是第三代,除部分有轻微病虫害外都长势良好。”王式军说,他从不打农药,有时候要自己亲手除虫。从2014年移植野外试种以来,如今已有超过20亩、2300株的红榄李存活下来。
而关于红榄李接下来的生长,他还有一个更长远的想法:“希望能有一个合适的地方打造全国首个红榄李湿地公园,公园里长满了红榄李,让各地植物爱好者都来一睹红榄李芳容,让连片红榄李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最美的生态名片。”
(海南日报海口5月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