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自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创建工作以来,昆明市“筑巢引凤”,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5月12日,“全媒体看昆明市域社会治理”主题宣传活动第六站探访昆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善社会力量协同体制指挥部,深入探讨昆明市如何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发挥平台优势、培养人才队伍,助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衔泥筑巢”
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基地为我们提供了拎包入住的‘筑梦’机会,办公场地、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硬件设备都免费使用,我们可以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在润土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文俊看来,社会组织孵化相关制度为其坚守公益之路插上了“翅膀”。
2017年,官渡区建立起云南省首个“四级一体”(市、区、街道、社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官渡区社会治理创新创享中心。通过“一中心多平台”融合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贴心服务,包括办公场地、能力培训、信息咨询、社会宣传、资源链接等,有效提升官渡区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培育的数量与质量。
时间银行、“七彩小屋”关爱随迁儿童社会服务……走进官渡区社会治理创新创享中心,一批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展板映入眼帘。中心规范项目管理和监管资金使用,制度与管理“双管齐下”,护航社会组织培育孵化。
一方面,中心依托孵化基地项目平台,发布公益创投、社区服务精品项目等,向社会组织公开征集社区服务项目,并设置公益创投资金,加强制度保障,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另一方面,官渡区开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平台,规范入驻流程、项目申报流程、项目评估及督导。平台自2022年投用以来,已培育49家优秀社会组织参与到辖区社会治理中,实现了社会治理资金投放管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项目化。
“入驻以来,双创中心赋能成长,不仅提供专业财务和技能培训,还通过‘小飞马’人才培养计划向我们输送了3名社工专业大学生人才。”官渡区纳新社会发展中心负责人钟晓佼介绍,在双创中心的陪伴成长下,近年来,纳新社会发展中心承接了官渡区矣六街道社工站建设运营工作,建立多支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工作中。
这仅是昆明市护航社会组织孵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推进政府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工作,不断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自2020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两级政府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300余个,政府购买服务金额达5300余万元。
目前,昆明市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4872个,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640个。昆明市建成县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15个,覆盖率达93.75%;乡镇(街道)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123个,覆盖率达87.86%。
昆明市还连续三年开展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同时,对外公布市级及16个县区社会组织管理监督投诉举报电话邮箱,接受社会监督。
“保温孵化”
依托平台整合资源
昆明市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各县(市)区积极建立“区-街道-社区”联动平台,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立体化支持体系。
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工作、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渠道,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慈善资源、社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力量,构建起“1+10+N”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体系,全面建成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轮轴”有效前进。
以莲华街道教场北路社区为例,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社团,推出“24小时不打烊”便民服务,商圈便民服务流动车搭载社会资源进社区摆“资源摊”,提供便民服务,将社区服务“搬出去”,把“民情民意民需”收回来。
教场北路社区在前期深入调查了解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引入昆明益行公益社区发展服务中心、昆明市五华区阳光公益爱心联盟等4家社会组织,指导便民服务流动车使用并提供居民服务。
社区引入云南大学自强互助社、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昆明理工大学应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3家青年志愿服务社团组织,为高龄老人办理高龄补贴认证、养老保险退休金认证等业务,让居民“少跑一次”。同时,社区将“两保”相应指引工作带入小区,社区工作人员现场解答养老保险退休金认证等工作,在流动服务车张贴办理医保、社保的流程和所需材料,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提升服务居民水平。
近年来,昆明市创新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推出了一项项亮眼社会组织服务“金字招牌”。仅以2022年为例,全市整合投入经费450万元,引入社会组织18家,立项实施“五社联动”社区治理项目28个。
五华区华山街道“华山论建”服务、西山区马街北路社区老旧小区治理、巡津新村社区文化营造、广福小区社区“为老服务”生态圈、碧鸡广场噪音治理、金碧街道困境儿童守护……昆明市力促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破壳成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走进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一场“特殊”的交流分享会正在党群服务中心内举行。由基地牵头,昆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昆明市青少年基金会等14家社会组织齐聚一堂,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展开讨论。“通过定期召开意见座谈会和交流会,能够促进社会组织间的经验分享与联动,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共同建言献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合力。”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张星明说。
五华区搭建社工学院,为社区工作者和社会组织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每年组织社工证考前培训和社区规划师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让一线人员深入掌握社会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服务社区、居民及救助对象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目前,全区共有375名社区工作人员取得社工证。同时,五华区通过完善薪酬体系、提升专业素养、保障福利待遇、优化考核评估、拓宽发展渠道等途径,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
无独有偶。2021年,官渡区双创中心成立云南省首个社会工作学院,以“1+7+N”模式为指引,围绕政法、纪委、组织等7个维度,培养多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通过与多家高校签订共建合作计划、公开招募社会治理“小飞马”人才等方式,共培育持证社工815名。
同时,官渡区民政局组建社会工作智库专家库,由150名专家针对政府部门类、高校科研类、社会组织类、法律顾问类、财务顾问类等5大领域开展项目路演、评估督导以及能力提升培训,为社会组织、社会党组织、社工人才的孵化培育提供支撑。
人才是推动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的“源动力”。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持证社会工作者由3393人、占昆明市户籍人口数的0.46‰提升到24872人、占昆明市户籍人口数的3.33%。昆明市精心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加快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助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记者:唐丽 王瑜通讯员:张庆圆责编:陈鹏编审:吴晨萍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