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共建人文湾区 增强粤港澳青年文化认同|环球即时

时间 : 2023-05-16 10:02:5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建构人文湾区,其实就是借助文明互鉴、文物共赏、文艺交流和文旅交融等手段来为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铸造熔炉。人文湾区也将以文化认同为基质汇聚湾区青年的价值共识,增强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自信,促进新时代的粤港澳青年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在新征程上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是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不但具有现代化产业经济,其深厚的岭南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还有效促进粤港澳“民心相通”。所以,发掘岭南文化资源来构建人文湾区,既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粤港澳青年文化认同,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青春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面向。

一、人文湾区的建设意涵及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共建人文湾区”的目标任务。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共建人文湾区,塑造人文精神成为统揽湾区文化建设、凝聚湾区文化认同的总体指引。“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易经》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源》则将其解释为“礼教文化”,泛指与人、事相关的人伦道德文化。由此推论,“人文湾区”建设显然是在强调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基础与优势,推动以青年为主体的民众,实现以人员交流、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跨境交流现象;它也借由文体交流、教育交流、科技交流与旅游交流等机制安排,力求实现民心相通和文化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概念。粤港澳同属岭南文化圈,自明代起移民与行政建制促使以广府文化为主流的岭南文化构成粤港澳地域文化的基底,从而使得粤港澳三地具有相近的血缘、地缘和文缘。粤港澳三地相近的语言、生活方式与信仰,便是这种文化同源性的力证。尽管说,由于全球化与近代殖民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岭南文化在港澳地区发生了变异和再造,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及大湾区建设的全面铺开,粤港澳三地民众实现了丰富的人文交流,岭南文化在大湾区再度起到意涵吸引与价值包容的作用,有助于消弭粤港澳三地民众的观念差异。概言之,岭南文化成为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根基。

再者,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经济强势崛起,文化市场在保持兴盛发展的同时,国际文化传播力日见其隆。再考虑到岭南文化在转化为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中的潜在价值,不少有识之士主张粤港澳三地携手发掘岭南文化底蕴,共建人文湾区,凭借丰富的文化交流、发达的文化产业和雄厚的文化资本来助力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铸牢粤港澳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为新征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湾区力量。

二、人文湾区在塑造粤港澳青年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源自同一文化共同体中的成员对共同历史经验、价值符号、叙事文本及文化场景的感知与理解。人文湾区建设注重深挖岭南文化资源,借由文化场景、文化符号、文化叙事和文化体验等四个层面,来促使域内青年将大湾区“想象”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强化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

第一,规划大湾区文化场景,唤醒粤港澳青年共同的文化记忆

文化场景中展现的符号可勾起人们亲身体验寄存于该空间的价值意义,唤醒其共有的文化记忆,进而生成一种文化认同。一方面,粤港澳三地正联袂开发水乡文化、海丝文化、侨批文化等八大主题文化遗产游径,在此过程中,融入《狂飙》等影视题材和地方风俗,重点打造“澳门历史城区”和“开平碉楼与村落”等大湾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借由数字技术,加强在共同保护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和三地共有、共享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强化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等相关遗址文物展览和武术、醒狮和龙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展示;另一方面,开放享有“湾区之眼”之美誉的湾区书城,推动粤港澳青年在集知识成长、民俗展演、科创展示于一体的国际性活态化公益文化场所中,进行沉浸式文化体验。这有利于粤港澳青年在文化鉴赏中形成情感共鸣,并借由文化时空场景中的区域性表达,唤醒该群体共有的文化记忆及对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集体想象。

第二,传承文化符号,增进粤港澳青年的文化志趣

文化符号是一种高度凝练但蕴含某种特定意涵的标识,也是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特定文化的抽象表现。现实中,人们可通过语言、视觉和音乐等文化符号来增进对某一文化的感知体验,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当前,大湾区正紧抓“夜经济”的筹措,引入夜食消费、文艺汇演和数字技术等元素创新珠江夜游和广州庙会等夜间旅游,彰显珠江和广府民俗文化在岭南文化圈生成与演变中的价值意蕴,同时也从青年游客的文旅消费中,促使粤菜、粤剧、粤绣成为粤港澳青年共享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岭南文化精神的符号。随着VR、元宇宙的广泛应用,新兴的数字技术可“活化”岭南名人、岭南建筑和岭南民间信仰偶像,打造大湾区的文化IP,并通过新世代喜闻乐见的动漫、网游等方式,满足粤港澳青年的文化消费需求,让其在增进文化志趣的同时,建立起对共有文化母体的高度认同。

第三,采用主题并置的文化叙事方式,增强粤港澳青年的同群感

叙事是将值得突显的人、物、事作出勾连,用以讲成一段好故事,并借由具有温情的交流促使相关成员形成同一文化立场或价值归属。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峰论坛应运而生,来自粤港澳的文艺工作者通过缔结联盟、文化论坛和创作展览等形式,探讨弘扬岭南文化精神以共建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及港澳在中外文化交融中的独特价值等话题,在关切港澳地区文化脉络的同时,采用日常生活叙事与国家宏大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一手生动地诉说家国意识和湾区认同,一手关心港澳青年的生活旨趣与前途理想,并借由大湾区叙事空间,促进粤港澳青年对大湾区有关场所记忆与历史空间的有机统一,激发粤港澳青年在多元文明的互鉴交流中形成一种“我们感”。

第四,丰富人文交流体验,塑造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自觉

粤港澳三地青年之间的教育交流、旅游交流和科技交流等丰富体验,有助于粤港澳青年在“寻真”和人际互动中确认自我的文化身份。近年来,大湾区各地政府正积极探索“双城联动”的模式,推动港澳旅游娱乐项目落地珠海横琴、深圳华侨城等景点,同时开发红色和名人史迹等资源,并借助数字技术满足粤港澳三地青年“可观、可玩、可学、可游”的体验式旅游需求。与此同时,大湾区背景下粤港澳三地青年间各类研学、寻根、艺术、公益与科技交流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之旅、“百年寻梦·青春激荡”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活动及粤港澳大湾区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等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唤醒了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记忆与乡愁,并在朋辈思想交流中产生一种价值共意,强化粤港澳青年弘扬岭南文化的行动自觉。

文化是凝心聚力和聚同化异的最佳黏合剂,文化融通是人文湾区的目标要义。建构人文湾区,其实就是借助文明互鉴、文物共赏、文艺交流和文旅交融等手段来为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铸造熔炉。人文湾区也将以文化认同为基质汇聚湾区青年的价值共识,增强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自信,促进新时代的粤港澳青年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在新征程上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林逢春,广东工业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战略与价值协同研究中心副教授;祁琭,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