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 内容页

「我的共富故事」浙江台州以共富工坊地方标准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 : 2023-07-04 10:12:08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台州7月3日消息(见习记者 李晓晓)“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挣三、四千,而且离家近,走回去十分钟都不用。”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方家岙村“小橘灯”共富工坊,村民林建会正麻利地打包着刚刚腌制好的韩式泡菜。“一起干活的都是村里的姐妹,大家说说笑笑的,还能随时照顾到家里。”

建设共富工坊,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大创举,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一批典型经验。

今年以来,浙江台州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于6月初发布实施《“共富工坊”建设与运行指南》地方标准,赋能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共富路。


(相关资料图)

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与运行指南》地方标准(央广网记者 李晓晓 摄)

地方标准 明确运行管理要求

“共富工坊”是指依托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党建联建机制,促进农民就近就地灵活就业,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将相关产业的产业链、生产加工等环节布局到乡村,利用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创办的工坊式创业就业平台。

“我们发布的《“共富工坊”建设与运行指南》台州市地方标准是全国首个,首次明确了共富工坊六大类型的运行管理要求,为全市乃至全省共富工坊建设运行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指导。”台州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沈艳宏告诉记者。

据悉,该地方标准充分吸收黄岩“小橘灯”等台州各地“共富工坊”的经验做法,聚焦如何促进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共富工坊”的“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六大类型,从经营主体、经营范围和场地设置等方面规定了“共富工坊”的建设要求,从运营形式、薪资发放、归口部门等方面规定了“共富工坊”的运行要求。

小镇工坊 实现村民就业增收

走进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作为“小橘灯”共富工坊的发源地,这里的偏远乡村已实现共富工坊全覆盖。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上桧村村民管秀娟在家门口的共富工坊就业(央广网记者 李晓晓 摄)

今年70岁的管秀娟是宁溪镇上桧村村民,虽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去年陆陆续续做了半年不到的时间,赚了2万多。”上桧村小橘灯共富工坊引进黄岩区东部一家企业的杯盖组装生产线,吸纳村里3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单单这一家企业就幅射了宁溪镇6个村的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这当中就包括了上桧村。”黄岩宁溪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周桂强说,“去年不仅使企业降低成本450余万元,而且带动了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2.5万元以上。”

台州黄岩区小橘灯共富工坊(央广网记者 李晓晓 摄)

从2021年开始,宁溪镇就在黄岩全区范围内寻找高适配性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邀请他们参与共富工坊项目,以入股分红、产销合作等模式,将部分生产线搬入偏远村庄,企业送原料、送技术、收成品,结对村供人力、供场地、收分红,从而实现村民、村集体经济、企业三方共赢。

“目前,宁溪全镇范围内已建成工坊22家,覆盖16个村居,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实现就业群众年人均增收2万元。”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党委书记郭韬韬说。

台州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数字驾驶舱(央广网发 黄岩区委组织部供图)

数字大脑 解决管理运作问题

作为台州市共富工坊的起步,黄岩宁溪镇还摸索出一套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在镇中心,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的招牌非常显眼,里面共配备镇级管家4名、村级负责人20名,联动82名工坊“红管家”,为全镇工坊提供“跟进式”“保姆式”服务,解决工坊订单不稳定、信息不畅通、个别工坊休眠等日常运作问题,扮演了“工坊大脑”的角色。

记者在服务中心大屏幕“驾驶舱”数字平台上看到,各工坊的运行情况、人员数量、收入状态、政策补助、收发货情况等实时信息一目了然,通过这个“大脑”,可实现对各个工坊点位运行成效的全面跟踪。比如,当企业发布用工需求后,中心后台会根据工坊运作饱和度进行统筹调配,将需求分解至适宜的工坊进行生产。

同时,服务中心内还设置了产品展示区、合作洽谈区、直播带货区,为各个工坊提供服务,实现场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节约企业和工坊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规范工坊运营,2022年初,宁溪镇起草出台了“小橘灯”共富工坊管理手册,在工坊建设标准、管理评价、运营流程、生产安全等方面出台规范,保障工坊健康持续发展。“从宁溪镇起步,现在,黄岩全区共有181家共富工坊。”黄岩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主任廖宁宁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我们针对企业、村集体、乡镇等,在去年出台的9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深化,增加到15项,补贴领域涉及工坊建设、企业物流、人员培训等。”

台州市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央广网记者 李晓晓 摄)

近两年,随着“共富工坊”模式不断被认可推广,台州工坊数量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工坊1170家,联结企业110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3.8万余人,形成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的良性循环。

而吸收以宁溪镇为开端的黄岩小橘灯共富工坊的经验做法,并进行提炼升级的《“共富工坊”建设与运行指南》台州市地方标准的推广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工坊品质,不断助力“共富工坊”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做到产业有支撑,群众得实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x